近幾年世界男性平均身高排名中,韓國排第18位,平均身高1.74米;日本第29位,平均身高1.707米;中國男性排名第32位,1.697米。7歲到17歲的中國男孩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齡男孩矮2.54釐米。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吳正憲3月6日列舉上述數據並呼籲,儘快建立針對校園學生意外傷害的安全保護法規,激發學校讓孩子們積极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,確保學生增強體質。(3月7日中國新聞網)
  “今日之責任,不在他人,而全在我少年。少年智則國智,少年富則國富,少年強則國強,少年獨立則國獨立,少年自由則國自由,少年進步則國進步,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,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。”這是梁啟超在《少年中國說中》的一段話,雖鬥轉星移,但對我們當下的中國仍有很大的啟發與警示意義。那麼,中國男性平均身高矮於日韓看似是一個小問題,其實不容小覷。
  然而,長期以來,我們對下一代青少年的培養往往只重於智力文化課的學習,卻輕視體能素質的鍛煉與提高。結果導致中國青少年體質連續25年下降,力量、速度、爆發力、耐力等身體素質全面下滑。現在學校近視眼、肥胖的孩子還在增加往上漲。2012年北京市高中生體質檢查中,只有一成學生合格等一系列不良影響與事實,也就不足為奇。
  曾有人演繹了一個“健康數論”:健康是1,其他所有的東西,譬如事業、財富、愛情、婚姻等等都是0,有了前面的1,後面的0才有價值,才越多越好。如果前面的1沒有了,後面的東西再多也是0。其實,這個道理很簡單,人人都應該十分明白和清楚。既然如此,假如把我們中國的青少年個個都培養成“智能超群的人”,然而身體狀況卻羸弱得“微風可吹起不堪一擊”。試問,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教育,還有什麼積極意義可言?
  過去、現在和將來的國際競爭,說到底,仍是人才與科技的競爭。假如我們培養的人才——祖國的未來個個都如此暮氣沉沉,毫無朝氣、健康堪憂,試問,那我們祖國未來的競爭力又在哪裡?那我們中國未來的希望又在哪裡?
  筆者這麼說,絕非危言聳聽,而只是想提醒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以及學生家長,該正視青少年身體健康與素質的時候了,不能僅僅為了追求升學率,而無視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身體素質。因為這樣教育偏差和認識,不但所付出的代價太大,而且也是我們未來所無法承受之重,不是嗎?
  文/趙志軒  (原標題:中國男性平均身高矮於日韓不容小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r26frsbj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